1.01.2009

View of Autocompletion

Autocompletion (自動完成)

根據臺灣 Google 的研究,
發現亞洲人比較喜歡使用 autocompletion ,而西方人卻覺得相當惱人,
其差異原因推測在於文化間的差異,

亞洲人的思考能力,普遍說來比較不理想,
從教育方式來著眼,亦有跡可尋,
因此對於這種挑選性的協助,會感到受用。

相對的,西方人擁有較高獨立思考的能力,
autocompletion 對他們來說,可說是多餘、擾人的蚊鳴,
因此會 prefer 自行輸入其所需之關鍵字。

------

說 autocompletion 有扼殺思考力的言詞,我是有些讚同,
起初 autocompletion 與 non-autocompletion 可能是 1:1,
隨著時間、習慣的磨損,我們極有可能不去思索精確的關鍵字,
將不足的部分扔給 autocompletion,久而久之,會形成一種依賴性,

但除去直觀的東、西方教育文化、思考邏輯上的差異,
進入到本質上的問題:

  1. 「現今較多人使用的非拼音文字僅有漢字。」
  2. 「目前最多語言使用的拼音文字系統是拉丁字母。」
沒錯,採用文字學的角度切入,
我們會發現如今多數輸入漢字的方式,
仍以拼音輸入 (ㄅ半、微軟新注音、羅馬拼音) 為大宗,
這樣的情況如同將輸入一個字的程序切割成兩個步驟,
首先,完成拼音;然後從候選字中「選出」想要的字。

選出」── 這是關鍵!

原來我們潛意識下就不斷的接受這種訓練,
在我們聊天、打報告時 (在我打這篇文章之際 = =),
就已經不斷地與 autocompletion 的 prototype 交流、感染、荼毒?。

反觀西方的拉丁語言,這樣的拼音文字,
它們字的建構取決於鍵盤之上的 alphabets,
如此地直接,無須經過轉換這條道路,
鍵盤中已包含一切,他們為何需要停下腳步去選擇呢?

這是我聽到這個現象後所引申出的看法,
但正確性與否就需要去深入探討,
不過我不是文字學家,這就留給他們去應證。

其實雖說今日漢字並非拼音文字,在遠古的前身是為象形文字,
為此給「倉頡輸入」一個切入點 ── 以字拼字,
為此就無須經過選字的過程,
不過我從未用過,也不清楚它的拆字依據,
但不管是什麼方法,我想絕不是百分之百按其象形、會意 ... 等六書規則處置的。

然而對於亞洲區的解釋,我的看法為:
其實整個大東亞,都可視為中華文化的延伸區,
韓國、日本如此,越南、南洋何嘗不是?
漢字長久以來,直接、間接,或深或淺著影響著東亞文字演化,
因此當他們轉化漢字之際,應該也吸收此一本質。

這個主題感覺上和 Web 2.0 相去甚遠,
不過梅老大上課有提到 autocompletion 的東西評價差異,
斗膽把此梗引而深之,
但上述內容幾乎沒有任何文章佐證,大家看看就好。
(OS: 又是不負責任發言 ......)


Read more!